秦创原 风正劲(一)|来自何方,去向何处!

原上风起,科创正劲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

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科统公司、秦创原(沣东)工作部作为其中的参与者

勇立潮头 积极布局

为迎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两周年,深入挖掘沣东新城科统区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设故事,推广推介秦创原概念,营造良好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宣传氛围,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投身秦创原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突出力量。沣东科统区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秦创原 风正劲”专栏,以系列报道形式与您一道探索“秦创原”的“前世今生”。

来自何方

“秦创原”是什么?

2021年3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宣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授牌成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设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未来,秦创原将进一步明确定位、聚焦突破,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被各方寄予厚望,“秦创原”的启动,意味着陕西把“创新驱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字,代表陕西,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人有把事情做好“拧劲儿”性格;

“创”就是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是陕西人的优良品质;

“原”就是高地、高原,追根溯源,开创创新驱动的高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秦创原”的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长期以来,陕西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便是科技创新。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定位很明确,就是要以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加力加速,让创新资源成为发展优势;就是要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让科创企业和科创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让创新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努力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2021年9月6日,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与高新区、西咸新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

在探索改革创新示范前路过程中,西咸新区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示范引领作用,聚焦“三器”建设目标,在沣东新城打造全省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样板,贯通省、市(区)创新资源,推动“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统筹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现在与未来,打造集科研、中试、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复合型平台,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坐落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科统区,占地约142亩,总建筑面积约34.64万平方米,共20栋单体,包括研发办公楼12栋,办公楼2栋、综合楼1栋、研发中试楼5栋。

沣东新城按照省、市、新区指示要求,围绕“一个目标、三维支撑、四个为主、五个联动”的建设路径,构建立体联动孵化体系,在沣东科统区打造全省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旨在汇聚各地市、高校、科研院所等省内优质科创资源,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总基地协同联动。

去向何处

“秦创原”2023年发展方向

一、推动全域协同创新发展

2023年,陕西将打造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设样板,加快推进沣西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建设,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质量项目、平台、机构、企业,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总窗口集聚辐射效应得到提升。同时,陕西将依托高新区主阵地,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构建形成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陕西还将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布局建设“三器”平台,推动总窗口与各地市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023年,陕西将不断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加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组建创新促进中心战略联盟,建立完善秦创原科创服务标准,提升科创服务效能;持续扩充秦创原网络平台数据资源,提升“一网一端一微”应用平台功能,推动省级平台与各地分平台深度互联共享;提升秦创原发展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秦创原”品牌管理,制定秦创原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认证标准,建立转化成果池、项目孵化池、股权运营池,完善“秦创原e站”“e起创”“e起向未来—合伙人计划”等多层次全要素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陕西还将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

二、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23年,陕西将继续深化“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为进一步推动“三项改革”做实见效,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放大效应,陕西将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新举措,跟进解决“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问题,鼓励总窗口和有条件的市(区)开展先行先试,创新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方式,吸纳承接先进技术成果。

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需要完善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陕西将分类举办重点产业链专场路演、高校院所专场路演、路演地市行等活动200场次,采取“以演代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23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聚焦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区域人才高地,推广“校招共用”引才引智模式,聚焦重大科技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实施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秦创原引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项,组织实施一批高质量外国专家项目,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柔性引才,支持与海外人才开展联合攻关或技术合作。同时,梯队培育科技人才队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

陕西还将不断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制、科研经费包干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

三、让科技企业科创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陕西将继续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属性强、成长速度快、在细分领域领跑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小升规”企业7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上市科技型企业10家。

陕西将继续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2023年力争培育建设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新建30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推动实施“链长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2023年,陕西将继续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加速延链补链强链。

在加快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方面,陕西将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打造各类创新平台。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陕西将聚焦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10个“两链”融合重点项目、企业联合专项和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发布一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重点课题,努力解决制约关键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方面,陕西将积极推进延安、商洛等地高新区升建国家高新区,促进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申建3家到5家省级高新区,认定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培育5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西咸新区落实秦创原总窗口三年行动计划7个方面重点行动

一是“两链融合”创新行动,主要包括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国有企业开放创新、引进民营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及开展“两链融合”科技攻关等内容,特别是提出借鉴武汉工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建设秦创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内容。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主要包括打造开放式实验室群落、开展科技成果精准挖掘、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小试中试基地、用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及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等内容,重点提出了用好“三项改革”,联合西交大探索科技成果“沿途转化”机制等核心任务。

三是科创企业孵育行动,主要包括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提档升级、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进瞪羚企业成长“跃迁”及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等内容,重点提出建设瞪羚企业培育中心等新措施。

四是硬核产业促进行动,主要包括开展场景创新应用示范、开展产业新赛道培育促进、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推动先进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及加快产业创新空间载体建设等内容,重点提出建立秦创原场景创新服务中心、秦创原新赛道培育中心,力争在产业赋能方面打开新局面。

五是创新人才汇聚行动,主要包括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秦创原发展人才队伍及创新人才激励与分类评价机制等内容,重点提出建设科学家实验室、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社区、“人才+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基地等人才创新方面的新内容。

六是创新生态营造行动,主要包括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升级秦创原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画像等新任务。

七是全域创新协同行动,主要包括深入建设“三个大市场”、强化“三器”示范基地推广、构建秦创原协同创新体系、扩展“总窗口+城市伙伴”布局及搭建国际化的创新网络,重点提出在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投资促进与创新服务中心等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