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沣东新城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攻坚之年,更是沣东新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沣东新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安排、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和西咸新区各项决策部署,紧抓加快现代产业发展“一条主线”,打好新中心新轴线建设和互联互通道路贯通“两场硬仗”,实现秦创原创新驱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突破”,推动城市品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干部队伍“四项提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兑现城市发展价值,全力推动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助力西咸新区打造西安都市圈极核区,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沣东力量。

2023年主要指标计划是:GDP增长18%以上,固投增长12%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5%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5%以上、其中新增企业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其他经济指标按照西咸新区考核要求确定。

一、聚焦创新引领,全力推进秦创原平台发展

坚持以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和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由“势”向“能”加快迈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在培育科创企业、发展科创产业上实现更大突破。

1.高水平建设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加速创新资源汇聚,新增2家专业孵化器、2家综合孵化器,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8家,高校技术研究院2家,探索设立县域飞地孵化器。积极推进“三器”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20家以上,科转项目21个以上。建立校院地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动“政产学研金”科技资源集成创新,一季度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发展的若干政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重点承办好2023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推动总基地“走出去”,对接外省市飞地孵化器,探索打造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立体联动孵化生态体系。

2.抓好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编制秦创原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规划,推动特色产业园区运营机构组建挂牌。加快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计划,围绕龙头企业,加大生产运营、创新服务等全要素支持力度。优化升级园区配套服务,实现园区环境整体提升。加速科创载体建设与企业入驻,交付载体108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国际智能科创园、智能制造创新园以及自贸产业园(三期)、自贸新天地(二期)等重点载体建设,实现创智云谷、云检科创园、空天动力产业园等园区签约企业尽快入驻投产。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构建全省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加快复旦张江研究院等重点校企、校地及科创平台建设,推进西电大学科技园上半年开工,确保创新载体建成一批、交付一批、入驻一批、投产一批,新入园企业不少于600家。其中2个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新入园企业总计超200家,并分别建成1家小试中试基地。

3.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孵化服务体系,全年新增专业服务机构20家以上、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不少于1家、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少于1家。新增概念认证中心不少于1个、创新应用场景不少于5个。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完善园区“人才驿站”,全面落实人才安居、个税奖励等秦创原创新人才支持政策。年内新增高层次人才40名以上、“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支以上、“新双创”队伍10支以上。突出“市场主导”与“政府主推”,不断提升科创扶持政策精准度,全年兑现秦创原政策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推进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瞪羚企业6家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元。新落户投资 10 亿元以上、5 亿元以上的科创项目分别不少于8个、16 个,新开工建设科创项目10个以上。搭建金融资本专业化服务团队,做好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梯次培育、路演推介,全年实现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2家,储备重点拟上市挂牌后备企业80家。

4.建强科技成果转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培育技术转移机构不少于5家,技术经理人不少于50人。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联动作用,创设“成果贷”等科技金融产品,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培育,转化高校科技成果不少于30项。加大政策宣讲推介力度、举办不少于5场科技成果转化座谈、培训。依托秦创原平台,加快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形成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纠纷调解、司法衔接为一体的协同保护机制,积极打造秦创原全国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二、聚焦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一流现代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以链长制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大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5.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区。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以上,新增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重点推动同力重工西坡基地产能全面释放、日立能源项目上半年全面投产,推动航空工业自控所项目年内主体装修,太合总部基地项目上半年开工,航天云网项目年内实现企业入驻。特种专用车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分别突破75亿元和5亿元。招引投资5亿元以上军民融合项目3个以上,军民融合产业年产值增长15%以上。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推进建筑业快速增长,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做好物流园区产业升级,制定“一企一策”,打造功能各异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转型面积约10万㎡。实现普洛斯从物流园区向制造业园区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典型,树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标杆。深入落实“亩均论英雄”,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亩均评价,探索开展园区亩均评价工作。

6.着力营造现代金融产业生态。按照“资源集中、错位发展、精准布局”原则,编制《打造多元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各类金融要素聚集,形成多元、特色、专业化的金融业态,着力打造西咸金融中心。加快开源证券总部、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项目落地,引进金融机构不少于2家(其中1家应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区域总部或省级分支机构),金融科技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不少于15家。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矩阵,完善天使、创投、产投等联动式投资基金体系,通过子基金、直投等方式参投企业不少于20家,以“资本招商”方式实现主导产业链企业内培外引不少于3家。深化“政务+金融”惠企服务模式,全年开展“金融管家”式服务对接企业不少于100家(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及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金融产品服务落地应用。全年举办高端金融资本论坛及各类融资对接活动不少于4场。以更大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获批上级专项资金9亿元以上、债券资金20亿元。

7.着力打造文旅体产业高地。扎实推进文旅产业扩容提速,积极招引文旅产业头部企业、著名品牌,实现规上文化企业全年营收20亿元以上,新增规上文化企业5家以上。组建沣东文旅产业集团,全面整合文旅资源,围绕十里沣河文旅带建设,打造昆明池漫游圈、大遗址(镐京)文旅项目集群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沣东华侨城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陕西文学馆、诗经里二期年内开工,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一期大秦剧院项目年内建成试运营。积极谋划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城市房车露营项目、高品质酒店、民宿小镇、文化演艺等一批沣东文旅IP,打造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聚集区,推动文旅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年吸纳旅游人数超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充分发挥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场馆商业价值,力争承办高水平赛事,加快周边商业、文体等配套项目招引,努力打造西北首位文、旅、体、教、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8. 加快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全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在沣东新城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等。新增年纳税额200万元以上的研发设计、评估认证、律师会计服务、信息服务企业分别不少于10家,新增检验检测企业3家以上,着力建设引领作用突出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

9. 激发商贸服务业市场活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30亿元,净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在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超过220家,电子商务消费额增长60%以上,实现85亿元。将三桥商圈打造为市级示范商圈,聚集国内外品牌资源,持续提升消费品质。将诗经里小镇、万象城等建设成为省市级试点步行街及夜间经济示范区,创建2条以上夜间经济示范街。进一步规划新轴线片区及沣河流域商业载体建设。构建以“总部运营+结算中心+服务中心”为特色的医药流通总部经济聚集区,依托大健康产业园区,推进医药销售平台化、规模化发展。发展高品质汽车消费示范引领区,加强汽车流通管理,全年新车交易额突破13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交易额占30%以上。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经济做好高质量“体检”。

三、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力打好促投资、抓项目攻坚战。

10.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力争引入一批影响力强、具有战略意义的优质项目聚集落地。全年引进内资390亿元,外资4亿美元,世界500强3家、中国500强3家、行业龙头企业10家,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个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投资10-50亿元的产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个以上)。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加快推动央企、国企总部、行业龙头区域总部、研发总部落户,全年引进央企西北总部2家以上,引进年纳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总部企业不少于10家、年纳税额2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少于40家,引进外资项目不少于3个。进一步凸显新轴线总部聚集效应。优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进M0新型产业用地供地模式,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沣东。进一步加强招商政策制定和兑现,加大签约落地项目服务保障力度,确保已签项目当年开工率不低于60%。

11.持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建立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机制,每季度新包装储备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实施省、市、新区级重点项目分别不少于16个、42个、100个,实施新城重点项目不少于200个,增长40%以上,年度计划投资不低于500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占年度投资不低于50%、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占产业类项目年度投资不低于30%、社会投资占年度投资不低于45%。实现环普沣东创新城一期、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软通动力等项目年内建成完工,启动沣东数字创新产业园(沣东盒马X会员店)、沣东自贸区文体中心(一期)等开工建设。全年竣工投用重点项目20个以上。

12.抓好项目全周期要素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持续完善领导包抓、每周调度、手续销号、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等各项工作机制,更加精准匹配重点项目进度,协同推进土地、资金、基础配套等要素供应,推进征迁资金高效使用,全力保障征迁交地工作,全年获批土地1450亩,完成土地供应3500亩。开通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确保各类前期手续应办尽办,实现“水电气暖”等配套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确保续建项目一季度全部复工,新开工项目前三季度开工率分别不低于56%、90%和100%。

四、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品质新城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系统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示范区。

13.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布局。坚持系统思维,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新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开发单元综合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严格规划执行。统筹重点片区、重大项目、民生保障用地需求,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探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推广绿色建筑,全年新推广海绵城市40万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供热60万平方米。

14.加快新轴线重点工程实施。抓好斗门水库北池配套设施完善和总体环境提升,南池围坝主体基本合围,同步推进堤岸生态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推动EOD模式项目批复入库。加快推进沣东水厂及沣皂水源地迁建项目建设。科统区新开工建筑面积不少于25万平米。加快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内外精装修和设备安装,抓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年内投运。多措并举推进中国国际丝路中心主体施工至80层(360米),持续加快保利国际广场、创想中心一期、UPARK总部基地等节点项目形象进度,实现新轴线地上地下城市空间布局联通。加快产业培育、人口导入,推动新轴线建设早出形象、早见成效,努力打造大西安最美城市客厅。

15.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新轴线和互联互通道路贯通,“一站一方案”高质量保障地铁16号线涉及站点建设任务,上半年实现复兴大道(沣东段)同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互联互通道路涉及重点区域征地拆迁,持续推进科技二路与绕城高速互通立交工程,全面启动红光路建设,确保昆明路一连霍高速辅道、阿房一路(沣河东路-太安路段)项目年底前建成通车。做好大寨路西段涉及沣东新城建设工作,抓好智轨线路和西户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10千伏沣苏Ⅰ、Ⅱ线(沣东段)迁改落地,以及科源一路、二路,及沣东三路、四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形成高铁、地铁、高速、智轨、快速路、市政路网等与中心城区无缝衔接的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综合交通体系。

16.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集中优势资源,紧抓各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支撑。昆明池片区:加强东北区片区开发单元规划设计,细化片区功能,持续抓好项目建设,加速项目招商落地。围绕云汉商业街,加快大型演出项目和高品质酒店落地,提升区域商业品质。中央商务区:立足新中心新轴线,围绕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阿房宫高铁站交通枢纽(TOD)、国际科创广场、i时代、万怡酒店等地标载体,加快洽谈央企、外企、行业龙头总部项目,加速新轴线总部聚集。西三环片区:围绕西三环内老旧社区改造,大力推进东、西凹里拆迁改造,推动城市更新、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提升城市面貌,带动区域发展。围绕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积极推进陕文投创意街区项目,形成高品质复合型文化创意街区。车城片区:抓好天台路沿线及西部车城片区改造提升行动方案落实,完成后卫寨立交、征和四路、阿房一路等景观节点建设,推进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区域形象持续提升。石化厂片区:统筹抓好老工业区搬迁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尽快开展厂区土地移交及拆除工作,推动片区产业转型升级。

17.高标准推进安置项目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年内新建公租房1个项目1326套、续建1个项目782套,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个项目3177套。按照新区政策要求,制定新城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方案,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多元化高品质抓好群众安置工作。加快在建8个安置项目建设,力争启航佳境二期、启航馨苑三期、启航馨苑二期3个项目4648套房达到交付条件。抓好安置型商品房项目建设,力争10个项目楼栋全部封顶。年内再新开工建设8个安置项目,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18.高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沣东院区、沣东国际医院等医院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建章路卫生中心。加快沣东文旅融合示范区学校、三桥新街东段规划小学及阿房一校等学校建设。持续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加强数字化、智慧化应用,深入抓好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城市“九乱”整治、渣土清运乱象整治等工作。

19.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双碳”目标,扎实做好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位居新区前列。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沣河、太平河、昆明池水质全面提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97%以上、污泥安全处置率达到99%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持续开展增绿扩绿,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3个,新增屋顶绿化4000平方米以上、垂直绿化500米以上,新建城市绿道10公里以上。

20.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积极赋能数智沣东,打造智慧城市沣东样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城乡4G网、5G网覆盖率分别达98%、80%以上。以沣东智能计算中心为基础,深入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推进区域数据服务、算力服务等服务要素共享互通,新建智能网联开放道路10公里,打造5个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加快智慧化应用项目建设,新建成4个智慧园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新增骨干数字企业6家以上,新落户4家以上人工智能企业。积极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年创建1家数字化转型企业试点并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模式,完善农业数字化供销平台,打造数字农业示范点。

21.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太平遗址、镐京遗址、阿房宫遗址、建章宫遗址的保护力度,探索文物资源管理新模式。统筹协调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围绕镐京遗址区核心村庄,高质高效完成西周镐京遗址区村落整治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传统村落有机更新,加强遗址区整体环境整治提升。立足沣东考古基地,全力保障太平遗址考古工作,做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阐释工作,更好地保护传承展示利用区域历史文化遗产。

五、聚焦改革开放创新,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牢记开发区职责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发展软实力、竞争力。

22.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把推动改革创新同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样板区。坚持把改革创新融入日常,让改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聚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秦创原建设、体制机制优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年出台改革文件不少于10项,各单位至少谋划推进1项重点改革任务,确保改出动力、改出成效。加强改革经验总结,全年形成不少于10项改革案例。探索实施重要改革创新考核表彰奖励制度,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23.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立足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目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领域推出一批首创性改革举措,确保5项改革经验在省、市简报刊发或媒体报道。深化“分级分类审批”“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联合验收”等改革亮点。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为抓手,聚焦个人、企业、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打造“极简极速政务服务大厅”。“市政配套接入多件事一次办”比例达到80%,实现100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持续推进园区+政务服务工作,将不少于20件涉企业务延伸至园区。组建重点项目服务队伍,将审批服务提前介入,参与项目招引、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助企联络员作用,开展入企帮扶,做好政策发布和解读。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持续完善营商环境考核评优和督导机制。

24.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全年形成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不少于2项。依托已签发的全省首个外国人才创业工作签证经验,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创业就业。持续做好稳外贸工作,依托丝博会、进博会、海外专业展会等平台,持续帮助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全年新增外贸企业10家以上,新注册外资企业10家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实现服贸额8400万美元。依托沣东自贸功能区公用型保税仓,引进保税服务相关企业,开展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保税服务。发挥中俄跨境云服务平台功能,强化数字经济赋能贸易应用。进一步发挥好中俄丝路创新园作用,形成产值20亿元以上。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深入落实与泾阳县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出台产业引导政策,推动项目落户飞地园区。

25.统筹优化国有企业战略布局。落实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优化体制、完善制度、科学营运、规范监管为重点,全面强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整合国企同类资源、资产、业务,腾挪融资信用空间不低于100亿元。聚焦区域国有物业资源整合,推动商服集团年内新三板挂牌。整合区域文旅资源,推进文旅集团组建,深度开发辖区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沣东区域整体价值提升。聚合区域农业资源,发挥农业集团专业化优势,探索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合新模式。盘活国有存量低效资产,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支持沣东集团做强做大,资产规模达到700亿元,营业收入实现5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亿元,信用评级上调至“AA+”,资产负债率降至80%以内。推动沣东控股公司市场化转型,市场化收入增长10%以上,营业收入实现5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4.5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内,打造成为辖区首个“AAA”信用的综合性国有城市建设投融资运营平台。

六、聚焦发展和安全,全力守牢红线底线

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安全稳定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全力抓好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和谐。

26.全力抓好融资化债工作。坚决扛牢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扎实做好保运转、保信用、保民生、保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管委会系统资金精细化管理,多渠道多层次争取资金,抓好资产处置盘活,强化专项考核,形成全员争取资金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奖惩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做好各类金融稳定应对工作,开展金融乱象排查,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金融风险等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

27.深入做好国家安全和信访维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多措并举筑牢政治安全保障,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积极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全力保障群众合理诉求,化解各类矛盾隐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抓好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做好专项纾困资金管理,盯紧关键环节,确保按期交付。做好群众安置回迁工作,积极解决征地拆迁遗留问题。

28.严格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深化重点行业攻坚,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大力推进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五查四会三卡两课一承诺”活动。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工商贸、危化品、消防、特种设备、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整治,强化各类涉众公共场所,以及涉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等高危作业安全治理。扎实做好防汛应急,确保安全度汛。深入细致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推动新城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29.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平稳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扎实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七、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全力锻造作风能力过硬干部队伍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涵养政治生态,锻造过硬队伍。

30.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好主题教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同总书记、党中央对标对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进一步增强保密意识、责任意识,深入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

31.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完善管委会+产业园区、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为园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供体制机制支撑。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国有企业薪酬总额管理。加强管委会及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流程、多方位强化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以业绩为导向的目标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坚持公开公平、优绩优酬,严格落实“末位淘汰”。

32.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高标准建设4个集“党建阵地、政务服务、园区展示、活动中心、人才驿站、区域共建”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探索建立“园区主抓、机关国企联建、非公支部落实”的三方联动示范亮点创建机制,年内储备10家“三星级”及以上党组织,带动新城整体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在中心工作和项目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等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33.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识别,考察干部,不断加强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制度,用好用活“三项机制”。加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全年举办“沣东大讲堂”专题讲座不少于12期,组织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交流不少于4批次,用好用活网络培训平台,持续完善线上线下结合、分级分类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从严管理干部,严格执行“两项法规”,拓宽干部“八小时内外”负面信息收集渠道,做好预警提醒,做到真管敢管、长管长严。进一步完善干部员工关心关爱机制,努力让干部员工生活上受关心,精神上受鼓舞,政治上受关注。

34.不断锤炼担当作为优良作风。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锻炼过硬作风,引导全体干部员工不断增强全局观念、机遇意识、担当精神,时刻保持创业者的奋斗姿态和干事创业激情,坚持敢闯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着力打造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要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敢抓敢管,积极对上对外沟通,以等不了、拖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不断提高工作质效,以最佳状态争取更大作为、创造更大业绩。

3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对行业性、系统性廉政风险的标本兼治,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惩、违纪必究,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围绕新城中心工作,扎实开展重要事项审计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落实常态化“经济体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