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评:新时代宪法文化已蔚然成风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焦洪昌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值得庆祝,其卓越成就在于,把抽象的宪法原则和精神,具体的宪法规范与惯习,凝聚成厚重的宪法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转化为尊宪、学宪、守宪、护宪的磅礴力量,映现出宪法的崇高权威与根本地位,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新时代中国宪法文化,根源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正确指引。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时代中国宪法文化形成的推动者和保障者。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制度等根本内容组成。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法治领域,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宪法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核心要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宪法序言的开场白,用说明和叙述性文字,宣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文化根性,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国家政权,长期治国理政,成为国家主人,尊重与保障人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政统和法统依据,也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法的支撑。宪法文化与文化宪法,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新时代中国宪法文化的基石范畴,就是建立和完善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探索宪法直接适用的新领域、新范式;设立监督宪法实施的专业委员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确保有件必立、有件必审、违法必究;推动宪法解释常态化、时效化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等,是新时代宪法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它关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涉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体验。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新时代中国宪法文化建设的要务。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要养成用宪法法律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预防风险”的能力。中办、国办通知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以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清单为基础,牢记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使命格言,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十年来,从国家宪法日到“宪法宣传周”的不断延展,从宪法宣讲对象“七进”到宪法宣传方式的协同创新,从宪法宣誓制度法定化到大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大赛的成功举办,宪法已逐渐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的确,十四亿中国人民,一旦形成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意识与习惯,这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